當前,煤礦行業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分析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直接致因,辨識煤礦各子系統、各生產環節的潛在危險源,加以有效控制,以減少事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表明,在煤礦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原因引發的事故高達97.67%。近幾年來的煤礦重大事故調查報告也表明事故暴露出的問題與煤礦從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因此,從人因角度出發,對煤礦各子系統的人因危險源進行辨識,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減少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可能是煤礦安全事故預防的有效辦法。
1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1.1前因-行為-結果(ABC)分析法
前因-行為-結果(ABC)分析法是通過管理人的行為進而落實安全管理的一種方法。其中A(Activa-tors)是行為人,B(Behavior)是指具體行為﹐C(Con se-quences)是行為產生的后果。近年來,國內學者將ABC分析法應用于煤礦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BS建設、安全行為習慣養成、安全氛圍管理等方面:李乃文等將ABC分析法運用到煤礦BBS構建中,指出它有助于健全行為考核評價體系,矯正員工不安全行為;王哲等認為通過進行ABC行為分析,可以激勵員工形成安全行為習慣,旨在探索安全行為中的“百猴效應”:任玉輝等從行為安全管理理念、實施流程入手,將ABC分析法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
1.2煤礦員工不安全行為危險源管理模型
采用ABC分析法,探索建立基于危險源的煤礦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模型:辨識人因危險源;通過意識引導、制度保障、行為規范、科技投入、物態警示等5個環節對不安全行為進行治理和過程管控;通過對安全事故進行反思教育和分析總結,為人因危險源的辨識和不安全行為的管控提供針對性的反饋意見。危險源的煤礦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模型如圖1。